今天是:

把一生献给马克思主义

发布时间:2023-04-27

把一生献给马克思主义

发布时间:2019/1/24 16:11:35

郑德荣去世的前几天,在病床上还惦记着要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。我就在想,一旦身患癌症,什么功名利禄、什么事业追求,都可以放下,是什么让他在学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、勇往直前?是什么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依然牵挂着还未召开的学术会议?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淡泊的财富观、超脱的生死观和高尚的价值观?

随着采访深入,我心中逐渐有了答案。

是什么让他这样忠诚于党的事业?品读郑德荣过去说过的话语,我找到了答案。“工作需要,就是我的志向。做什么爱什么,干什么学什么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。”正是这样坚定执着的信念,支撑着他矢志不渝地研究党史,让他的学术研究始终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,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,与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。

郑德荣说:“我受党的教育多年,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、为国家多作贡献。”正是以这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,先生在高龄时,依旧坚持到各地进行宣讲活动。每逢有纪念活动时,很多基层单位会邀请他作讲座。他能多去一个地方,绝不少去一个。

是什么让他一辈子醉心于党史研究?了解他的生平后,我找到了答案。少年时的郑德荣,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行径,这让他体会到了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。读书求学时,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。从此,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,将研究党史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。

数十年来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他始终不忘“初心”,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,让自己的学术成果为党和国家的需要服务。

20世纪80年代,学术界和社会上出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些模糊认识。他于1981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,将毛泽东思想研究,从语录式、口号式的说教,转变为体系化、系统化、理论化的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成果,澄清了学界的模糊认识,正确引导了社会思潮。他的研究有时代高度、理论深度、实践温度,其学术观点让几代人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。

是什么让他用生命诠释了大爱师魂?采访他的学生后,我心中逐渐明朗。

很多学生回忆,非常难忘郑德荣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,他教导学生,“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,更要在政治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,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。”

为了自己的学生,他格外地用心。当学生的父母身患重病时,他会多次打电话悉心问候;郑德荣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如同自己的孩子。67年的教书育人生涯,郑德荣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后学成长为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。

“理想、勤奋、毅力、进取”是郑德荣的座右铭,他将这八个字贯穿于生命的始终。

郑德荣也为这样的理想信念而奋斗拼搏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用一颗红心对生命价值作出了完美的诠释。

网站维护:党委宣传处 技术支持: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处